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副局以上单位: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9年是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一年,各镇街、部门要根据《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狠抓各项任务落实,进一步提高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日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200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以实施《从化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和亚运应急保障和准备工作为抓手,按照预防为主、预防和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应急平台、应急队伍建设,继续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预案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实战能力
(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制订,扩大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从府办〔2009〕20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专项应急预案的制订,督促已发布专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部门编制部门应急预案。市应急办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的督查工作。加强对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的管理,认真制订2010年亚运会马术比赛项目有关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的督导工作,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力量对各 镇(街)、村(居)、企业、学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通报。
(二)全面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全面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大力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力量对各镇街、各部门应急演练进行指导。
二、整合资源,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设,明确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市、镇(街)、村(企)三级应急工作网络,重点落实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主管部门、镇街、园区应急管理机构和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按照基层应急管理“四进”工作要求,做好村居、企业、学校应急管理队伍延伸工作。
(二)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统筹协调补不足”的作用,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强化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提高综合会商、预测和预警水平。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系统干部的培训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推进综合性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应急专家队伍的指导作用,完善参与机制。
三、加快建设政府综合应急指挥平台
以我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在5月上旬完成应急平台初步设计方案,力争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应急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与省、广州市应急平台互联互通;以“一网五库”为基础,加快应急平台数据库建设,统一数据报送标准,及时充实、更新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加强科普宣教,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一)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教育。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提高《公众应急手册》的影响力,扩大免费发放范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确保每个学期安排至少2节应急知识课程。由市应急办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全市应急知识学习日活动,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在今日从化、从化电视台等市属媒体开设应急知识宣传栏目,制作应急知识宣传短片,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在镇(街)、村(居)建设应急知识宣传栏。充分依托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基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队伍,开展应急知识宣讲活动。
(二)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应急管理“四个一”工程建设
(一)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通过派出指导组、召开座谈会、组织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大指导力度,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二)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实施“四个一”工程(确定一个街(镇)、一个社区(村)、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六、加快突发事件防范体系建设,遏制发生重大以上突发事件
(一)深化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一是进一步规范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镇街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和监控工作;市有关单位负责指导、督查和规范本行业或领域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工作;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是排查、评估和整改风险隐患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风险隐患的日常排查整改工作。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各镇街、各部门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分级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加强培训指导,规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建立健全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排查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七、完善信息报送体系,提高信息报送水平
(一)完善日常值守制度。各镇街、各基层单位制订日常值守制度和工作规范,由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通信畅通。
(二)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通过对信息员的培训等途径,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强化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三)拓宽信息报送渠道。通过壮大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等途径,拓宽信息报送渠道。
(四)提高信息研判水平。加强对值班人员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信息的研判水平,充分挖掘突发事件信息的潜在价值。
八、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一)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摸清全市应急物资储备底数,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高效调运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协同保障、信息共享。
(二)加大应急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和技术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依托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相关设施,落实责任单位专门管理。
九、探索建立应急管理督查考核制度
(一)加强督查。组织工作小组,加强对各镇街、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和应急处置能力的评估;适时派出检查组,检查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壮大应急管理督查员队伍,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对各镇街、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督查力度。
(二)加强调研。通过适时召开座谈会、走访相关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十、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交流,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加强与毗邻区(县、市)的合作交流,完善合作机制。强化与毗邻区(县、市)的应急联运机制,加强在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跨区域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